一张紫菜片背后的故事
on 2016年11月21日

记者:葛静怡
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一个时代拥有比我们更丰盛的物质,也没有一个时代会比我们更远离物质的原本形态。比如,当一张紫菜片摆在面前,我们会理所当然地接受这种形态,却忽略了这张紫菜从孢子到丝状体再到成熟紫菜,最后经过复杂加工才成型的漫长历史。这就好像我们习惯为产业统计里的最高值或喜或忧,却忘记这些最为显眼的数据并不能概括产业,甚至还会扭曲了真实情况。
从数据上来看,韩国紫菜产业一片大好,出口量屡屡创新高。出口量的高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韩国紫菜养殖和加工完全分离的结构提升了效率。这种结构在紫菜养殖国家中独一无二。一般情况下养殖户会将紫菜进行一次加工为干紫菜后再卖出,但韩国紫菜养殖户收获的紫菜上岸后就直接出售。我所采访的养殖户李先生也不例外。李先生所在的全罗南道莞岛养殖环境优越,水产品闻名韩国,很受加工企业欢迎,因此政府也十分注重对水产品质量的管理。当地养殖紫菜并不一味追求产量,还考虑到了海水环境等很多问题,保证所生产的紫菜品质优良。
然而并不是所有紫菜养殖户都具备这种条件。很多资料显示,正是因为上述的养殖和加工分离的结构,大多数韩国的紫菜养殖户并不能掌握紫菜议价权,处于养殖户和二次加工企业之间的一次加工企业掌握了主动权。我采访的二次加工企业在面向海外市场的产品开发上做出了很多努力,然而韩国本土的紫菜养殖户不仅未能享受到这些企业出口增多带来的利润,还面临着低价进口紫菜的竞争,他们只能依靠扩大产量来提升自己的收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导致紫菜质量的降低。听起来十分讽刺,紫菜出口的走高会间接导致紫菜质量的下滑,但是在一种以单纯数量为指标的结构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如何把一个产业中所有参与者的个别努力引向一个更好的方向,并尽可能多地惠及到更多的参与者,这就要求一个更为合理的结构。当前,任何一个产业的参与者都越来越多,在结构调整和政策制订上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细腻和高超的技巧。平衡数量和质量,追求更具有持续性的发展,这是一张小小的紫菜片告诉我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