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直播那点事儿
on 2016年11月3日

记者:张小娟
都说“金秋十月”,相必是古时候黄澄澄的庄稼收获后就能兑换铜板,老祖宗就在“秋”字前加一“金”字,暗示这是聚敛钱财的好时候。瞧,到底是老祖宗,造的词竟然也很有财经味儿。借如此之金秋,我们停了几个月的直播也终于要开工了。财经频道专题策划《全球收获季》,韩国是直播点之一。我心里暗喜,憋了这么久,直播团队终于可以出发放风了。
一.
最近首尔的天蓝的很招摇,风里透着凉意,公司门口的银杏熟了,熟透的果子掉落在地上,被踩过后发出略显难闻的味儿,记忆中首尔的秋天每年似乎都掺和进了这样的味道。我们直播先遣队一行三人暂别秋意正浓的首尔,驱车一路向南。第一天我们先去了锦山、镇安的人参产地,并拜访了当地郡厅的相关负责人。镇安的一大叔印象极深,着一土黄色的休闲上衣,公务员证斜挂在胸前,操着当地正宗方言,语调抑扬顿挫甚有喜感。那天我们傍晚才赶到镇安郡厅,表明我们来意之后,他当即为我们联系了不下四五家参农,基本都是规模不太理想。好容易找到一家财大气粗地也广的人参农户,种植面积上万多平方,依山傍水风景也极佳,结果收获时间对不上。大叔一急,大腿一拍,语调也顿时高了三分,对着他的翻盖儿的旧款手机说:“啥子,还不能挖…这个也是可以先挖一下子的嘛…”最后略带抱歉的和我们说:“这家还可以,就是还不能挖…”我们连忙说没关系,我们先看看。频频道谢后我们别过大叔,三人一上车就赶紧关严了车窗爆笑,一个抱着方向盘笑的直不起身,一个捶车窗,我则捂着肚子笑趴在了车后座上。现在想来,不知道当时三个人怎么可以笑的如此失态,不过千金难博开怀一笑,却也不虚此行。
第二天我们赶到了和济州岛隔海相望的高兴郡,探访韩国最大的石榴园。石榴原产地并非韩国,不过随着全球变暖,这种热带果实也可以在韩国大面积种植了。高兴郡名字颇喜庆,不过石榴园的主人却告诉我们说,这里将是韩国因为老龄化最先消失的一个行政单位。目前高兴郡近1/3的住户都为老人,劳动力匮乏。今年这里台风少日照足,石榴园是个大丰年,不过因为只能靠人工采摘却也愁坏了主人。告别园主,我们又兼程赶到韩国生蚝之都—统营,之后返回首尔。
这次踩点往返两千多公里,算是近几年来最折腾的一次。最后我们剔掉了国内比较常见的水稻、白菜等收获场景,选报了具有韩国特色的农产品人参、水产品生蚝,并通过。
二.
记得小时候听奶奶讲过挖参的故事,说人参是有灵性的,在山上找到参后要用红绒绳子把参茎绑到旁边的树枝上,怕人参跑了。挖参也是不能说挖参的,要说“抬参”,以示敬重。估计是那时候听奶奶叨叨过吃了千年人参会长生不老,我这种贪生怕死的人就把这事儿记得格外清楚,想着哪天还能派上用场,不过长到现在我才真正见识了人参是怎么挖的。韩国挖人参一般都是早上,挖参专用的拖拉机把地翻起,深度大概是20-25厘米左右,人参掺着土就被翻到了地表,大妈们就跟着后面拿着编织袋在后面捡参,为了捡漏补缺,一般都要翻两遍的。韩国的人参一般是六年根的,参农们的人参耕种合同一签就是六年,估计像我这种急功近利的人大抵是做不成参农的。人参收获后参田的养分已经被人参吸收的差不多了,参田要进行10年的休眠才能缓过劲儿来。原本计划我们就在人参收获田里做直播,不过栏目的播出时间是韩国时间中午1点左右,参田里的活儿已经忙的差不多了,和栏目的老师商量之后最终把直播场地定到了人参加工厂,挖参的部分做成插播。
直播前一天,直播团队分两批抵达了位于忠清南道扶余郡的正官庄人参工厂,制片人带着我们几个主创人员做直播前的最后踩点。我们简单的把直播内容、机位和走动的范围和制片人作了一下汇报,接下来,制片人开始了高频率高速度的工作指点。首先,我们在表现洗参的这一过程时,机位太低,很难对应的把洗参的每个环节都一一的表现出来,制片人当即决定这一部分做成插播;其次在镜头方面,说到蒸参的整箱时候,镜头的设计上没有突出蒸箱,另外就是主摄在摇的时候速度过快等细节性的问题。制片人指正、说明以及和我们讨论如何修改一气呵成的交待完毕,我们则需要和摄像以及工厂工作人员在现场一一交流、解决,重新设计。现场机器轰鸣,噪声很大,几何回合下来我脑子开始嗡嗡的响。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来还是道行太浅,当即立志刻苦修行,下次交手能少被挑毛病。
当天晚上,我们几个人凑在一起编辑了一下插播的画面,重新梳理了镜头,P2卡、编辑机、题字板等等一一确认都准备就绪之后才从酒店出来去吃晚饭。我们住的地方稍偏,离城区还有10几分钟的车程。我们从网上查了一家物美价廉,评价还不错的烤肉店,可是不知怎么的那天晚上吃的有点食不知味。几个同事也摇头说吃的不是特别的痛快,提议说要喝咖啡。老规矩,我们几个人在门口缩着脑袋围了个圈,石头剪刀布,输了的请客。不得不说我的预感有时候特别的准,那天晚上觉得特别疲惫,气力不足,估计是镇不住这群人的戾气的,果然第一轮我就非常干脆的输了。心里默念了几十遍的消财免灾,一群里人就去了酒店底下的咖啡店。晚上睡觉前有点心绪不平,心里嘀咕着直播停了这么久,当天会不会紧张?从来没有做过5分多钟的直播,要是中间忘词儿怎么办……诸如此类。于是把出镜词儿颠来倒去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后来转念一想当天晚上散出去的银两,心里突然觉得异常的踏实……
三.
直播当天。技术人员早先一步去工厂布线,领导带着我们后脚赶到。彩排、纠正,再彩排,再纠正,我们大概进行了两三遍,然后就是直播。结束后领导从导播车里钻出来,老远的朝我们这边儿竖了一下大拇指,心里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后来听老师说栏目反应不错,再后来和人参工厂的工作人员一一道谢、合影,再后来……
写到这里觉得很奇怪,直播前见过的人,在现场踩点遇到的事儿,包括在直播现场领导强调的一些内容现在想起来历历在目,可是直播那会儿自己是什么心情反而记得不是很清了。只是记得当天自己状态很亢奋,以至于当天晚上回到首尔也是熬到半夜两点才睡……过了两三天之后我才认真的看了几遍回放,回忆着当天哪些部分是领导给指正,哪些部分是自己没有做好的,哪些部分是需要和团队再协调的……
电视是遗憾的艺术,可是仍然希望我们每一次的直播能减少一种类型的遗憾,每一次的直播能多一次的成长,多一份新的一份收获。惟愿多年以后,重新翻看这些记录着我们奋斗的过程的影像时,能问心无愧的说,当年我们的团队为了里面的每一个镜头,都曾全力以赴过。